葡萄园常见土壤:壤土
中国的生产成本的提高,那些单纯简单劳动的生产将不断会转移到更加廉价的国家,例如孟加拉,越南等,而那些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生产则可能流向发达国家,所谓的中等国家的陷阱的威胁日益紧迫。
尽管进一步深化改革已经成为全社会各阶层的共识,但多数网民还是更多关注关切自身生计的一些民生问题。然而,这一修正案草稿招致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质疑和抵制,被束之高阁。
修改1994年制定的,已经不适应最新发展状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乃是这一改革的关键一步。近些年来,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大案要案不断发生,屡治不果。据称,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决定在2012年的适当时候将草案上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例如,《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自2011年8月30日起在网上挂出,经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尤其是法学界——的意见、批评和反复修改后,在今年的两会经人大代表投票通过。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要纳入预算。
譬如,我们这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每年政府用在医保上的钱,还只有2000多亿元人民币,与一个人口不到1079万的希腊政府每年用在社保上的钱差不多。当时,每年政府财政的总盘子只有5000多亿元。进入专题: 大规模减税 。
但与进一步推进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相比较,结构性减税仍有加大力度、做足文章的明显必要性。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表示,整个税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增加直接税,减少间接税。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说。宗申产业集团董事长左宗申认为,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税负,还应放宽对享受所得税优惠税率的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限制,降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征收标准。
虽然我国总体财政收入占GDP之比作国际比较,不能认为已过高,但税制结构中的间接税比重过高、由企业承担的比重过高,而由本有支付能力的先富阶层承担的直接税比重低到几乎微不足道水平的问题,正在引发社会公众的税收痛苦感受季先生主管的就是世博的主题演绎,所以当记者问及主题的中英文两者内涵似乎有差异时,由他出面阐释:中英文在深层次是一致的,中文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英文则是并列的关系。
看了网上的纪录,他无非是把大都会城市生活糟糕的那一面,数落了一通。这场吸引了7308万人入园参观的世纪嘉年华,全部300多个参展主题展示,包括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馆、18个企业馆、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馆以及香港馆、澳门馆、台湾馆,还有近80个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馆,演绎的中心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谁也没有料到,这位小老弟上台开口第一句话,就刮起一股寒风。本系列由此展开:为什么城市有如此特别的能耐?来源: 经济观察报 进入专题: 城乡中国 。
当然,现在有人说城市根本不美好,你为什么要说它美好?但是我们也要问,我们的道路、方向应该是怎样?不能说生活的城市不美好了,就质疑这句话,这句话不是一个结论,是一个方向。在整个主题研究的过程中,有关专家举行了无数次研讨,最后确定了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或有人说,互联网让城乡之别再不重要。文化上的韩寒现象呢?以我的外行之见,也以为那纯属城市现象,离开了巨大的人气积聚,才情就是比天高,也做不到发一句话让天下人即刻便知。
看来是很容易就挑到的毛病: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斩钉截铁的因果关系。中国人百年办一场世博,怎么主题的中译会出破绽?心有不甘,反正又不去现场了,就找背景资料来读。
我当时就为文对此评说。课题组总结了主题选择的9条原则,从32个提名主题中初选了3个,其中两个与城市有关。
它当然可以向乡村扩散,却注定要把乡村改变为城市。乡下倒有赛马赛牛的,可要玩F1方程式,非国际大都会不敢问津。同年11月,时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的菲利普森在访问上海时,提出了10条主题表述,每一条都包含城市与生活。履历说,他曾是北大荒下乡知青,后来回到复旦任教,自上海申办世博第一天起就参与工作,从申博到办博,前后历时11年。那是在世博开幕前,主办方举行世博论坛阐释本届主题。认为乡下不美好——或美好我也不常呆——的人可以选择进城,可是进了城又不满意的,除非迫不得已,一般很少回乡。
他说,我讲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糟糕。五六年前,有则报道教我记住了这一点。
原来从1999年决定申办世博会起,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就开始研究主题。季路德带领团队用两周时间昼夜苦战,最后终于在国展局执委会会议上让中方《注册报告》顺利过关。
自己没有看成世博,除了开馆前,应王石之邀参加过万科馆的开建仪式。错了——那玩意是城市的产物,也只有城里人才鼓捣得出那玩意儿。
如果强调方向与目标,直译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不就结了?独独一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怎么还是让人觉得好像漏掉了前提——让城市更美好。可是再读下去,我却从季路德代表上海世博向国际展览局作出的说明中,得到一个新的启发。这也是全世界城市化趋势不可抗拒的关键。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5%。
让我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谈起。应邀请前往讲演的各界知名人士中,有一位韩寒。
Better City,Better Life呢?条件的含义很明显——(如果有)更好的城市,(当有)更好的生活。城市的能耐是在比较中确定的。
现在看,甘肃农民马大爷讲的就是城市的能耐。城市不但容得下认为城市更美好的人,也容得下批判城市、咒骂城市、把城市生活恨得牙根都痛的人们。
当时刚上任的世界银行行长沃尔威福茨先生访华,在甘肃省永登县秦川镇东川村与村民马社巴有一段对话。城乡中国以城字打头,那就先打量一番城市吧。不管言语、议论、牢骚、抨击还是认真系统的批评,选一个角度问,从实际行为看,人们究竟是不是认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答案非常明确,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事实上选择在城市生活,尽管城市生活不尽人意、甚至在很多方面还很糟糕。要是冲着英文去的,韩寒再寒,怕也只能说,糟糕的城市,定有糟糕的生活。
有同学看了回来兴冲冲地讲见闻,我问那主题演绎得如何?回答是,主题的中英文表达有异,似乎看不出演绎的究竟是哪一个。很想去的,只是那超级排队的纪录让我到最后还是裹足不前。
沃行长再问:让他们做农活不好吗?马大爷想了一想说:(做农活)好是好,但不如在城里工作好。拿韩寒来说,他当然拿得出支持城市让生活更糟糕的依据。
他们多半边批评城市、边改善城市,或移居到BetterCity,去过更好的生活。难怪引出了一场热闹的插曲。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